每逢开学,城区接纳外来务工子女的学校要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包括学生学习、身体素质、成长经历等详细信息。“既方便学校的教育高频彩pk10有的放矢,又有利于学校对外来务工子女进行跟踪帮扶。”刘艳琼说。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3月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前一天,一位法官进入人们视野:邹碧华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席大大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作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邹碧华投身司法事业26年,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敬重。 一天之后,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作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本届政协已撤销令计划、苏荣等14人委员资格。虽然这一数字远超过往,但好似已不那么让人震撼难言。 如此高规格地纪念一位法官,如此毫不忌讳地谈论腐败分子,加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前不久席大大总书记在省部级干部研讨班上严令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综合梳理可见,依法全面从严治党脉络明显,呈加速发展之势。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重点在“关键少数”。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高院院长梁明远用“任重道远”来概括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现状。他说,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淡薄,有的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徇私枉法等问题。“关键少数”身上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社会对法律的尊崇,导致整个社会法治意识不浓。“信访不信法”“讲关系不讲规定”等积弊流毒都是由此肇始。 全国政协委员、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红宇,虽然认为总体看来这些年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法治观念在不断增强,但同样对少数官员不敬畏法律、不了解法律、不遵守法律的状况忧心忡忡。“官员手中握有重要的公权力,没有法治意识的后果必然是权力的滥用和私用。”她说。 “一些人总说现在的官员都不懂法,我不同意”,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认为,现在的领导干部大多受过高等教育,不是不懂法,而是不信法;不是不去学法,而是不愿学法。他举例说,前不久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受贿案开庭。季建业是不懂法吗?他在中国最好的法学院拿的宪法学博士后,却对法律没有任何敬畏,做的那些事儿全是想干就干。所以决策层必须认识到,根本问题是一些官员的特权意识大过了法治意识,迷信职位权力的威力,而忽视甚至嘲笑法律的威严,别开错了方抓错了药。 依法执政,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副市长谢双成认为,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工作,运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他说,“不论何时何地,说话做事都应先想一想是不是合法合规。” 代表委员们认为,相较于“有法可依”,当下“有法必依”摆在了更加紧迫的位置,亟待改进。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刘红宇委员认为抓住“关键少数”的要害在于强化法律的刚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甚至法治之上想问题、做事情。”她说,应以更强有力的措施来抓法律的贯彻执行,法律面前不能搞“下不为例”,不能搞“情有可原”,不能搞“法不责众”,否则,法律就会成为“橡皮泥”“稻草人”。 梁明远代表认为,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是一个恶疾,司法机关要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最重要的是严格依法办案,坚决守住法律底线,在法律范围内行使司法权。他建议,司法人员应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在查明错案原因的基础上,根据责任人的主观过错程度,追究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014年,《中共中央关于再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自2012年6月起,中共中央部署开展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5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参与,全面筛查2.3万多件中央文件。通过清理,一揽子解决了党内法规制度中存在的不适应、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问题,为党内法规制度的遵守和执行奠定基础。 刘红宇委员认为,值得欣喜的不只是“摸家底”,更值得期待的是去年底中共中央发布《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为党内法规的制定列出了“时间表”,党内法规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有望进一步加强。她建议,在党内法规制定过程中,应更多加强顶层设计,同时,由于依“法”治党任务紧迫繁重,党内法规制定更应突出问题导向,对当前党内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规范,使党内生活更加规范化、程序化。谢双成委员建议更加严格地执行党内规章制度。他说,以前人们常听到一句话,叫“党内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为什么呢?就是执行党内法规不严。执纪必须要严。现在“四风”明显好转,这从另外一方面说明,好的规章制度只要严格执行就一定有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席大大总书记在出席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的“加强纪律建设”也引起代表委员的关注。他们认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纪律、规矩也是必须遵循的“法”。侯欣一委员认为,全世界任何政党都有它的纪律和规矩,这是一个政党的基本特征,所以我们中国共产党除了国家法律法规以外,党内的法规制度要摆在从严治党的重要位置。让更多的人知道违反纪律和规矩的人要付出代价,受到严惩。(记者 李章军 曹树林 江 琳 刘 峰)
“2+7合作框架”是对“两点政治共识”和“七个领域合作”的高度概括。两点政治共识指的是,深化战略互信,聚焦经济发展。七个领域合作包括:积极探讨签署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进程;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本地区金融合作与风险防范;稳步推进海上合作;加强安全领域交流与合作;密切人文、科技交流等合作。新华社罗马10月15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意大利共和国政府14日在罗马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意大利共和国政府联合声明》。全文如下: 应意大利总理伦齐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大大于2014年10月14日至15日在罗马进行正式访问,并将于16日至17日出席在米兰举办的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李大大总理与伦齐总理今日在罗马高频彩pk10会谈。 今年适逢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成立十周年,李大大总理此次访意是对伦齐总理今年6月10日至12日访华的回访。 一、双方一致认为,近年来,中意两国政治对话与合作富有成果、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交往密切,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协调日益加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充实,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贡献。 中意两国虽然国情和对于一些问题的观点不尽相同,但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正全力推动各自国内改革。两个平行的改革进程有助于两国相互促进,继续深化双边关系符合两国根本利益。 二、双方致力于不断加强政治高层互访和交往,肯定两国外交部牵头的中意政府委员会在双边合作中发挥的重要协调作用。双方一致同意于2015年初在北京召开委员会第六次联席会议。 三、双方一致同意,应加紧落实2014年6月11日在北京发表的《中意关于加强经济合作的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发挥两国经济体系的互补优势,逐步实现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平衡发展。应加紧落实中国商务部与意大利经济发展部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在节能环保、农业与食品安全、可持续城镇化、医疗卫生、航空航天等五个优先领域加强合作。应充分发挥中意经济合作混委会的作用,混委会下一次会议将适时在北京举行。 两国政府共同确认,将支持2014年6月11日在北京成立的中意企业家委员会开展活动,委员会理事会成员与两国总理见面会今日在罗马举行。该委员会为两国工业和金融领域代表开展对话提供了重要平台。 四、双方愿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并在充分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两国科技创新合作。双方对第五次中意创新合作论坛于2014年10月16日在米兰举行感到满意。 五、双方一致同意,进一步加强两国文化合作关系。双方应充分发挥中意文化合作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在文化遗产、文学出版、当代艺术以及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在互利互惠和相互尊重对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在意汉语教学和在华意大利语教学,扩大留学生交流规模。 六、双方愿在相互尊重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差异的基础上,在司法、执法、安全、打击跨国犯罪、反恐和建设法治国家等领域不断提升合作水平。 七、双方高兴地注意到,继意大利积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中方将积极参与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方将建造一个国家馆和两个企业馆,并积极策划开展省区市活动周(日)等系列活动。意方将对中国成功参展和举办上述活动给予积极配合。中方参与米兰世博会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中意经贸合作,推动两国地方政府和企业界的交流,促进中国游客赴意。双方将共同努力,鼓励本国公民赴对方国家旅游,简化签证发放程序。 八、双方确认,将以意大利轮任欧盟主席国为契机,共同努力落实好《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在贸易与投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科技创新、人文、人权等领域加强对话与交流,共同致力于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 九、预祝2014年10月16日至17日在米兰召开的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两国总理将共同出席会议并一致肯定此次会议将对推动亚欧关系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十、双方一致同意,本着友好与合作的精神,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框架内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加强沟通协调,共同致力于推动国际社会成员间的对话,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高频彩pk10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