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创新区域高度集聚的规律,在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授权开展知识产权、科研院所、高等教育、人才流动、国际合作、金融创新、激励机制、市场准入等改革试验,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记者刘敏、王辉余、段续)春节过后,一年来“略显疲态”的楼市出现分化:一线城市楼市火爆,三四线城市偏冷,去库存与去“虚火”任务并重。 如何看待当前楼市的新变化、新现象?在楼市信号错综复杂的表象下,调控如何未雨绸缪?怎样做到精准发力?两会代表委员及学者纷纷献计献策。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随着近期“普惠性”去库存利好不断出台和购房传统旺季到来,一线城市刚需被释放,这种分化也将保持一段时间。 【点评】高库存和高房价并非楼市全貌,但“周期性上火”的房价和分化加剧的新态势却不能简单对待。对一二线城市而言,城市角色需要“减肥瘦身”;对三四线城市而言,显然有必要加速转型、打破城乡间的壁垒,为人口流动提供完善服务。唯有减少大小城市间优质资源的“落差”,这种冷热不均的强烈对比才能消弭。 【解析】“有关部门出台6条措施消化库存,重视程度历来未有;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也是一条切合实际的措施,他们是最大的刚需群体。”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说,消除他们进城落户的顾虑,要在就业、户籍政策、教育医疗等方面做好配套。“农民脱离土地后的生活保障,不仅仅是城里一套房这么简单。” “农民工能负担得起城里房子的不多。要照顾这部分人需求,必须降低购房成本。”蔡继明代表认为,政府有必要更多将部分房源由商品房变为保障房,并且开辟以“低房价、部分产权、容积率略高”为特点的“准商品房市场”,以缓解低收入者和刚需需要。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认为,政府应当引导开发商核算房屋成本,设定合理利润空间,降价去库存。免去无房户和刚需的购房税费,此外,银行对无房户首套房降低房贷利息。 【点评】对存量商品房,要千方百计降低购房门槛,让百姓“住得进”;对存量保障房,要做好配套让人“留得下”;对在建新增住房,要强化供给侧改革意识,打造宜居生活圈,提升产品附加值,让人“住得好”。 【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名义增幅为2000年以来最低点,而在此前的15年里,这个行业以年均20%的增速成为支柱产业。有舆论认为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地产商不再是“躺着挣钱”的单边市场。“新业态”新行情下,地产调控如何精准发力? 【解析】全国政协委员、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说,房地产市场应当落实“三分法”:分类调控、分区域实施、分类管理。财税政策应用在三四线城市,农村房地产市场则应该纳入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研究、调控和规划。” “这一轮调控应坚持因地制宜、因城制宜,一城一策。”顾云昌说,调控政策应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减少行政干预,不搞一刀切。需要政策调控时,不搞“平均用力”。 他强调,楼市调控需进一步加强预见性,扮演好“总指挥”“瞭望哨”的角色。房地产研究机构也要加强调研,增加楼市信息透明度,做好政策参考工作。 【点评】让房地产健康发展一直是政府努力的方向,也是市场的期待。人们希望,楼市能在市场规律和政策精确调控的双重作用下,实现稳健发展。(参与记者:李鲲)
冒险式跑马圈地2019年,河南本土最大的地产商建业地产(00832.HK)首次跨越千亿腾迅体育规模这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9日在上海揭幕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腾迅体育的数据。税收优惠对于慈善事业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在慈善法中,税收优惠不能缺位,由于立法程序限制,慈善法没有规定具体可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只能作原则性规定,然而太原则化,就意味着落实难。我国税法体系庞杂,慈善法中的税收优惠应与税法的规定相衔接,否则在实践中将难以执行。建议慈善法通过以后,应尽快对慈善法税收优惠政策腾迅体育更为具体的配套规定,比如“哪些慈善行为可以享受优惠”“优惠的比例应该是多少”,等等。我国的税收优惠制度审批流程复杂,落实率不高,必须把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明示,不符合条件即不能享受税收优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反家庭暴力法自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至今“满月”。实施1个月中,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地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密集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法律的威严和效力正得以激发。 反家庭暴力法实施环节是否顺畅?法律实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华女子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明舜。 李明舜:家庭是促进人权的重要力量。必须赋权家庭,使家庭能够确保人的安全,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基本需求。反家暴法宣告了国家对家庭暴力的否定和谴责,明确了家庭暴力不是个人私事而是社会公害,不是一般的家庭纠纷,而是违法犯罪,是对家庭成员人权的侵犯。这深刻反映了立法者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发展的先进理念,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 家庭暴力问题,既是现实问题也是腾迅体育问题。丈夫打妻子,家长打孩子曾经被视为理所当然,在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中更是将这种家庭暴力合法化,从而形成了相沿难改的传统和习俗。反家庭暴力法以改变和创造历史的态度,打通了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的渠道,打破了法不入家门的传统禁锢,使家庭不再是法外之地,不再是隔离于社会的孤岛,从这个角度来看,反家庭暴力法是一部打破传统禁锢、推动历史进步的法律,是一部社会文明倡导法。 李明舜:反家暴立法是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人权保障立法史上的一件大事,当下,在反家暴领域,全国上下正以法律为准绳,进行生动活泼的法治实践。这是一部充满人性光辉的中国特色法律,具体体现在: 它表明了态度。反家暴法的出台表明了国家对家庭暴力的否定和谴责,这有利于全社会正确认识家庭暴力的本质。 它体现了进步。改变不良传统和习俗既需要经济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先进文化的传播,更需要法律制度的建立。通过立法遏制家庭暴力这个具有现实危害的历史痼疾,适应现代中国小康社会的法治要求,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 它打通了渠道。反家庭暴力法通过对家庭暴力的预防、处置、人身安全保护令、法律责任的专章规定,构建了包括强制报告制度、告诫制度、紧急庇护制度、撤销监护制度、人身安全保护制度等在内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制度体系,丰富了国家和社会干预家庭暴力的措施和手段。 它划定了红线。反家暴法为每个家庭及其成员划定了行为红线,任何人都不得越过红线侵害其他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家庭虽然是私人领域,但并非法外之地,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行为也不能脱离法律的规制。 记者:反家庭暴力法规定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你怎么看1个月来这项制度的实施效果? 李明舜:反家庭暴力法设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一章,系统规定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与受理、种类、适用的条件、具体保护措施等。这一制度的规定为受害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可以说是一大亮点。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因其申请理由独立、主体广泛、方式灵活、地点就近、条件明确、措施具体而具有进步意义。从施行近一个月的情况来看,各级法院敢于也愿意采取这一措施,来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免于家庭暴力的危险。这也说明反家暴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当然,如同任何立法都有其局限和不足一样,反家暴法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家庭暴力形态,也不可能把所有防治家庭暴力的措施规定得详备无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反家暴法要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义务主体、责任主体自觉地履行义务和责任,需要执法主体和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需要立法机关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应的具体制度,更需要每个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能自觉守法。 李明舜:家庭暴力问题的治理,防治结合是不变的主线,既要“治”,更要“防”,而其中预防尤为重要。通过事先和事中的积极预防、早期介入,可以大量减少纠纷、冲突和家庭暴力的发生。为此,反家庭暴力法专章规定了“家庭暴力的预防”,构建了普遍预防与重点预防相结合、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相结合的预防措施体系。 需要强调的是,在坚持防治家庭暴力预防为主的原则时,不能够把家庭暴力的预防和制止完全割裂开来。预防是普遍性的有效制止,制止则是针对性最强的预防,尤其是及时制止和早期干预,效果极其显著。早期干预要求公权力对于家庭暴力提早和主动干预,对于家庭暴力的提前介入,就可以消除可能发生的家庭暴力;对已发生的家庭暴力积极干预,就可以防止家庭暴力升级;对已存在的持续性的家庭暴力有效制止,就可以使家庭暴力受害人及时从暴力下解脱出来;对施暴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就可以消除其施暴动机。因此,只有把预防和制止两方面做到位,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目的才能全面实现。(记者 刘维涛)